跳到主要內容區

「人變了!情緒也變了!」 本校辦理內政部112年導入所屬機關(構)學校 EAP專題演講

發布日期 : 2023-09-27

人變了!情緒也變了!
本校辦理內政部112年導入所屬機關(構)學校EAP專題演講

為增進同仁自我覺察、壓力調適之道,且為落實推展輔導工作,營造安心健康校園環境,本校於112年9月21日下午2時30分至4時30分辦理內政部112年導入所屬機關(構)學校EAP專題演講─「人變了!情緒也變了!」,特別聘請本校心理健康中心主任沈勝昂教授擔任講座,於線上邀請內政部及所屬機關同仁參與,並辦理實體演講請各單位種籽關懷員及教職同仁參加。

「唯有當一個人的自我形象建立在自己真實的情感上, 而不是建立在某些表面(或外在)特質上, 才有可能擺脫憂鬱(難受)的情緒。」

沈主任引述Alice Miller(1979)的這段話,來說明情緒困擾的來由;不同的生命事件、生活經驗積累,發展出不同的生命樣態,建構社會化的自我。然而,「真實的自我」、「社會化的我」、「理想的我」若沒有辦法趨近一致,便需要花很多心力取得心靈平衡。

「情緒是一種結果,而不是原因;然而,不好的情緒處理,帶來更糟的結果。」

剛出生的孩子,在生存本能的驅動下,呈現基本情緒「害怕、生氣......」的「真實的我」,2至3歲後,從照顧者的回應、教育、教養等所帶來的「反應」,發展出「罪惡感、羞恥感」......等,精緻發展出各種情緒;相對地,若主要照顧者對於孩子的行為的教養,只有「獎勵」和「處罰」,那麼情緒也無法完整分化,對於情緒的感知度也較低,而較難有良好的情緒表達能力。

「從情緒看到自己最真實的樣子」,進而學習妥適表達情緒。

沈主任說,從情緒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,也能更具體的了解別人;當我們能夠增進自我情緒的覺察,便能更妥適的表達我們的情緒;因此,情緒是一種可以「學習與練習」的能力,列張清單,整理、紀錄自己的情緒,了解在某些情境事件中常有哪些情緒、哪些情緒糾結在一起,練習換個角度思考,是否會有不同的感受。透過練習,更了解自己,更能合宜表達情緒,面對情境能有更好的因應方式。

演講過程中,沈主任深入淺出地從生物學、心理學、社會學講述情緒的發育、發生、覺察、管理,透過這場演講,讓內政部所屬機關同仁及本校各單位種籽關懷員、教職同仁,更能理解自己的情緒、學會應對情感困境、建立更強大的情緒智慧,並將這些技巧應用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,幫助大家提升生活品質,實現更多的成功和滿足感。

瀏覽數:
登入成功